八、制造型零售之路能走通吗?
有人把2018年形容为中小企业的自有品牌元年。那么,新的纪元开启之后,中小企业的自有品牌之路,会在2019年走得更加平坦吗?
不能断言。但制造型零售正被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再次提起——上一次这个词被广泛提起,应该还是在十年前,那时候,无论是生产商还是零售商,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条件都不成熟。
十年间,整个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发生了太大的变化。这让零售商往通过渠道去改变和掌控上游供应链成为可能。
1、向上游或下游延伸是零售的本质之一
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或在区域市场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与渗透度,价值链的延伸就成为业绩突破的一个不错选项:零售商如此,制造商亦然。
因此,零售企业籍自身渠道,向上延伸寻找好的产品,更优质的品质和更具性价比的商品,服务其用户群体成为可能;制造商籍强大的生产与品牌能力,向下延伸,嫁接零售商自有品牌或寻找店中店、独门品牌门店等渠道模式也同样成为可能。这两种方式,都是零售行业的本质之一:商品力。
2、中小生产厂商具备了与零售商协调商品和资源的意识与能力
这是零售商可以转型制造型零售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对中小零售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由于生产与流通完全是两个概念,长期以来,制造商很难适应零售商对自有品牌订量小、规格多、品质高、快物流等要求,但随着供应体系的成熟,商品和生产资源可以更个性化的调配,再加上市场环境的变化倒逼,供商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小生产厂商从意识上开始觉醒,只有适合新的渠道需求,才能与零售商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这个角度而言,这确实是一个制造型零售难得的好时代。
3、提供售卖解决方案将会成为未来生产商转型的亮点
截至目前,中国的流通现状是,生产商仍然更多是生产产品,零售商则提供售卖通道销售产品,双方的协同协调的水平还有太大的提升空间。
这一点日本流通业的发展路径应该是中国零售业(专题阅读)的借鉴对象,即生产厂商针对整个社会、经济、消费形态、不同用户需求,提供非常细分的产品,并有完善的售卖解决方案——零售商只需在前台演绎好销售场景即可。未来,这将成为中国制造商转型的亮点。
4、仅限于贴牌的制造型零售是不可取的
我国目前零售渠道中,自有品牌占比大部分在3%左右,好的能到5%,未来增量空间巨大。
像生鲜传奇这样的已经达到20%,良品铺子这样的休闲零售业态高达90%以上,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占比也在逐步攀升,它们正在用制造型零售来构筑行业的竞争壁垒。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相当多的企业在拓展自有品牌的同时,名义上是做制造型零售,实际上却只是纯粹的贴牌,根本无力介入产品的原料、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属于最初级的阶段,或者说“粗制滥造”的制造型零售,这种方式打的仍然是信息不对称的时间差,既不可取,也不可能长久。
九、技术/黑科技会多大程度影响商业?
近几年来,零售业的转型和变化,技术的作用也不可或缺。支付技术、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零售等,无一不是在技术的推动下改变着行业,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毫无疑问,技术在商业上的成熟和不断突破,一定会发生裂变。还有一句话也是不变的:没有技术武装的零售,未来将越来越变得一文不值。
1、技术会改变零售业的生态
这一轮商业的变革是由技术驱动的。技术让卖场情景更丰富,技术让营销更加多样化,技术让商品会说话,让互动更直接,让用户画像更准确,让数据更精准,让未来的商业充满想象。
可以说,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零售业,未来这一趋势将是加速度的,甚至会重构零售业的生态。
2、技术颠覆不了零售
零售就是零售,零售是技术,但技术替代不了零售,而只能升级零售。零售是一个由人、门店、商品、设备等各个环节组成的一个系统,技术是其中的一环。
技术可以让零售变得更高效、更便捷、更美好,但尽可能放心,技术只会为零售所用,而零售不会成为技术的奴隶——至少在人工智能尚未超越人类智商,或者取代人类管理世界之前,不会。
3、技术给了中国商业弯道超车可能
正是因为技术上的应用与进步,中国商业在创新上的裂变与迭代速度,已超过其他国家。
事实上,尽管我们在运营技术上还有不小的差距,但现在再去欧美国家与国际零售巨头们交流,他们更关注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带来的商业的变革与新的市场机会。所以,未来技术的发展还将在商业的升级上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未来的商业将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十、资本离场/冷场的概率会有多大?
零售业本没什么资本,但因为新零售来了,资本也就疯狂了一把。2018年第一季度投资金额前三大行业分别是互联网、连锁及零售和金融。看到没有,连锁和零售位居投资金额第二。
只不过,阿里和腾讯已经结束了第一阶段的用钱砸的圈地大战。该投资的标的已经基本入局。其他跟风的资本也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冷静了许多。至少2019年,再高喊渠道价值再现,资本也不会像前两年那么热情或是盲目了。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投资市场热度还算可以,总投资额同比上升14.7%。但受宏观环境影响,募资与退出情况均不理想。
2017年5月~2018年5月VC/ PE募资情况
1、资本募资更难
我们了解到,就连一家很知名的投资机构,2018年下半年发行一支基金,都没有LP愿意投钱——主要是受金融监管趋严,没钱投了。
清科数据也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新募集1318只基金,募集完成基金规模共计3800亿元,同比下滑55.8%。另有数据表明,上半年,国内VC/PE完成募集基金425只,同比下降19.51%;完成募集基金规模341.2亿美元,同比下降74.59%,仅相当于2017年全年募资金额的28.74%。
还有机构预测,受经济环境和《资管新规》出台影响,2018下半年私募基金预测同比增长率下降到30%以下。
没有钱了,拿什么投资给你?
2、等待资本输血的零售企业将面临严峻挑战
2018年春晓资本因为投资P2P爆雷事件,由于其投资布局了不少便利店企业,因为后续难以支持和履约,直接会导致这些企业接下来的融资和发展都会爱到影响。
靠资本驱动的零售企业,一旦资本断粮,基本上不可能有自我造血功能,未来命运堪忧。这值得从业者高度重视。
3、零售业是个长线生意
这句话是对投资机构说的,零售业是非短期回报的项目,回报周期相比互联网、电商等项目,周期都要长,而且回报率也远低于这些行业。
所以,为什么仍然会有这么多资本涌入到这个赛道。不过,零售行业的稳定性也是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换句话说,让它一炮而红,或者短期内有几十上百甚至几百倍的回报率难,但想让它一天死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零售业现金流充足,个别纯粹圈钱或干巴巴等着资本注资烧钱才能活的零售业创新项目除外)。
而且,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下,消费市场是唯一一个抗风险能力最强的行业,只要社会和经济基本稳定,这个行业仍然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4、头部企业仍有机会获得资本扶持
没有不好的行业,只要不行的企业——这句话虽然俗到极致,却也不无道理。
对大部分零售企业而言,至少短期内不要再抱资本降临头上的希望。但那些逆境中能够继续领跑的企业,或者在模式创新上极具亮点,能够解决商品、效率和服务痛点的企业,仍然会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十一、结语
似乎有点悲观和茫然。如李宗盛的歌声:
时光不再啊,时光不再
只有自己为自己喝采
只有自己为自己悲哀
然而,危中才有机。每一次危机,会有大批企业倒下,但也会涌现出一批成功的企业。
关于未来一年或几年的零售业,我们认为:
第一,技术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商品与服务。
没有技术武装的零售企业未来可能是没有价值的,但如何去满足在新的消费市场变化下消费者的需求,如何拥有更好的商品力,让服务变得更深入人心,更加重要。
第二,切忌盲目跟风新零售企业。
比如说盒马鲜生,实体零售企业不具备去复制的可能性和学习的可能性。新零售企业中很多经营方式和手段值得学,惟一不值得学的就是模式。
第三, 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结硬寨,打呆仗。活下去是硬道理,活下去才有机会收获形势好转之后的丰硕果实。需要强调的是,不管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外部形势发生什么变化,消费和零售行业仍然是最能够维系发展的行业,也是最能抵抗风险的行业。这个行业的特点就是细水长流,虽然需要足够的耐心,但是空间广、柔性大、韧劲足。
再说几个一句话提醒:
■ 国有零售企业将迎来好的发展机会;
■ 民企当然也有机会,但就算是自己人,未来几年也应尽量低调;
■ 守住阵地就是胜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资本仍会持续关注消费和零售行业,但会更理性;
■ 能有机会融资且需要融资的企业,先融,不要太在乎估值高低;
■ 现金为王,谨慎扩张。把脚步放缓,看清局势,再做下一步的计划。
最后,祝福中国零售行业,包括中国所有的其他行业的企业,都能迎来下一个春天!
特别说明:本文转载自灵兽(ID:lingshouke)(作者 / 灵兽传媒 陈岳峰)。此次转载仅供分享不作商业用途,文字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往期热门干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