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太古里、K11做好这6点,你的商场也能客流过百万
实体商业复苏是必然的,那么开发商如何在2018年向好的商业地产市场,抓住这波机遇,实现商业地产的快速增长?
结合近两年业内较为成功的购物广场,我们试图从背后理出一个思路,以供大家参考。
1、主题化商场更容易脱颖而出
前两年购物广场之所以门庭冷落,很重要的原因是同质化问题太严重,很多购物中心都“千店一面”,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那么,有没有一种模式,能让你的商业中心有极高的辨识度、难以被模仿,使客流不请自到呢?
当前房地产是一个细分的市场,商业地产当然也需要细分,其中一种方法就是:让购物中心有自己的主题。
举一个例子。2012年,新世界百货翻新变身为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翻新后,商铺租金增长了70%,办公楼租金增长了30%,人流量自试营业以来平均每月高达100万次。 这些惊人的数据是怎么做到的?
(1)主打“当代艺术”主题,举办艺术展览等体验式项目,增加消费客群,为商圈提供业态补充
K11将核心目标客群锁定为25岁到38岁之间的“三有”(有经济能力、有文化、有追求)人士。
定期举行艺术展览、艺术工作坊、艺术家沙龙。让大众消闲或购物的同时,可欣赏到不同的本地艺术作品及表演,培养市民对艺术的欣赏。
消费者可以在商场的3000㎡的艺术空间欣赏当代艺术展;在负二楼学习烘焙,上素描或陶艺课,看乐队演出;在三楼体验生态农场,吸引客流进入高层区域。
举行爆炸性艺术展览,吸引人气同时卖衍生品。
最出名的当属2014年的莫奈展,展出了40幅莫奈真迹以及12幅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观展人数总计达40万,单日最高达6000人次。
为了看到莫奈真迹,甚至有人专从外地飞到上海。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展馆还要限流。展览期间,K11营业额增长了20%。
购买了价值2000万港币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艺术品,布置在各个楼层的空间中,延长客群在商场内的停留时间;在客流不易达到的地方设置艺术展览点,不动声色的引导着客流动线。
并且,K11的艺术品并非罩在玻璃柜里,而是将艺术品变为亲近实用的物品,供顾客休息或把玩。
(2)招商方面,艺术主题与热爱艺术的品牌搭配,实现双赢
商场主题和品牌定位契合度高,深度合作后可以帮助品牌进行传播。品牌则为商场设计专属定制产品作为回馈,二者达到共赢。
从餐饮到服饰,上海K11里有20%的全新品牌,很多是首次登陆中国,增加新鲜感。
为众多国际一线品牌构建独一无二的概念店,将商业与艺术氛围结合。比如
·Burberry沿袭伦敦摄政街上的旗舰店风格,Burberry则为K11提供特定款;
·MaxMara有一家自设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二者长期进行艺术家交流活动,MaxMara专门为K11设计了定制系列。
(4)产品创新改造实现创收
K11停车场设置在商场的最高层6-9楼,此处商业价值较低,改造成停车场在国内少见。
将地下三层改造成本高、出租回报率低的区域改造为体验式艺术展厅,增加客群和门票收益。
图片来源 / 新浪博客
2、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没错,还是大家熟知的地段论。纵观这两年很火爆的商业项目,基本都拥有不可复制的地段。
比如太古里项目位置就可谓是我们常说的黄金地段,中心区中的中心区。太古里在成都锦江区大慈寺路以南、纱帽街以东,在历史悠久的大慈寺,与春熙路步行街接壤。
与此同时,交通非常便利。项目与成都地铁2号线及3号线交汇站(春熙路站)直接连通。可以说,区位以及交通优势,为太古里的爆发做了很好的铺垫。
而深圳今年新开的壹方城在区位以及交通上也具备先天优势。项目地处前海、宝安双中心,地铁1号线、5号线、11号线直达,直通25条公交线路枢纽场站,交通优势显著,潜在消费人群除200万商圈人口外,还包括400万消费力极强的宝安区常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