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零售大洗牌正在上演|2016关店的又有哪些品牌?

2017年03月27日15:42
核心提示: 不管是刻骨铭心的教训还是以退为进的战略,时代确实已经变了,全球范围的零售大洗牌正在上演。在中国,2016又是关店上万家的节奏……

2、香奈儿:严控中开启电商模式

香奈儿中国门店数为11家,是最多店铺时期的一半。

自我剖析:2015年整个大中华区的奢侈品牌都不太好过。目前已推出全球性电商网络,旗下子三家MetiersdArt高级手工坊(包括手套工坊Causse、制帽工坊MaisonMichel以及BarrieKnitwear)会单独开启电商渠道。

外界评价:香奈儿仍然是家私人公司,有一贯的品牌特质及影响力,早已进行变革调整,中国市场则在严控中。

图片来源 / fasola shops

3、Prada:一路下滑

Prada2年在中国关了16家店,2016已关店4家(包括MiuMiu)。

自我剖析:Prada将充发挥畅销款的作用,提高新品、新款的发布频率。亚太开店策从大幅扩张到关店保守,目前降价压力加大。

外界评价:净利暴跌,股价达历史最低,质量门及售后问题,保守策略,定价过高。

图片来源 / Prada

4、Burberry:关店并调整中

2015年中国关10家,最终门店总数为68家,2016年已关5家。

自我剖析:面对挑战重重的外部环境,我们的全球团队更集中发展核心产品,宣传象征Burberry品牌的英国制产品,进一步推动线上线下整合工作。与美国Nordstrom、英国Harrods、南韩Shinsegae、亚马逊及天猫一同发力。

外界评价:品牌有个性,且为英国皇室御用品,但面临众轻奢及同类化也降维攻击的奢侈大牌的挑战。目前在中国则同样的关店并调整经营中。

图片来源 / 香港国际机场

5、LV:中国市场退潮中

2015年底关闭了3家中国门店,即广州、哈尔滨、乌鲁木齐三家门店。目前LV中国市场约50间门店,2016年已关2店。

自我剖析:中国人在全球各地为LV所贡献的营业额飙升10%,但亚洲市场跌5%。由于整体经济环境、中国的反腐政策、消费外流等原因而导致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长放缓,以及奢侈品电商趋势,中国二三线城市门店苦苦挣扎,业绩明显下降。

外界评价:LV的品牌价值在下跌,目前正进行爱马仕式且更重手工艺及限量版的创新变革。中国市场的差额可由境外门店弥补,再者中国奢侈市场寒冬导致关店压力加大。

图片来源 / skyscrapercity.com

四、时尚大牌篇

1、玛莎百货:关店调整

2015年关了5家门店,2016年内地剩余的10家店已全部关停,正式退出中国。

自我剖析:玛莎在海外市场的生存空间太小,且公司对海外市场了解太少。

外界评价:反应太迟钝,服装老气,营销弱,不懂中国消费者,开店节奏失误,消费体验一般。

图片来源 / 中国支付网

2、GAP:北美大幅缩减中

2015年在北美关掉表现不佳的175家分店,2016已关75家店,财报同比下降6%。

自我剖析:关店75家预计为GAP专题阅读)(拓展选址信息)节省2.75亿美元的税前开支。

外界评价:当年的GAP是酷的代名词,如今则沦为平庸,北美销售持续下滑,不得不关店应对。

图片来源 / glassdoor

3、A&F:再度暴跌

2016的一季度A&F便已有3960万美元净亏损,目前股价已暴跌两位数。2016在美国已关店近50家。

自我剖析:已改头换面,希望以更阳光的形象重新俘获消费者。

外界评价:消费体验弱,款式保守不够时尚创意,不懂全球新一代的年轻人,被ZARA等快时尚巨头截留。

图片来源 / twelveoaks

来自:浙商会
关键词:美特斯邦威 波司登 李宁 Zegna 香奈儿 Prada LV GAP 百盛 黄太吉 星巴克
运营管理
相关干货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