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单品类经营不再是趋势,未来是多品类经营或相似品类衍生经营
单品类经营不再适合未来发展趋势。的确,这两年单品餐饮(专题阅读)很受投资创业者青睐,“小而美”、“精而专”、“匠心烹制”、“古法酝酿”、“单品为王”、“单品爆款”、“差异化”、“减法”、“成本控”,都一个劲的往单品靠,也确实走出了不少单品走红的餐饮店家。
但是,那些因单品而热卖或在互联网上名声大噪的走红餐厅,很多都是投机取巧,或是站在浪尖,一旦潮流褪去,就很难生存。
举个身边的例子,记得零五年零六年,土家掉渣饼曾风靡全国,一年起码有2000家店都卖这个,而如今,几乎很难在看到一家这样的店,为什么能红极一时?却又悄然无息的默默退场?
就是因为单品,操作太简单,非标化,任何人稍研究下都会做,于是可复制性太强,大街小巷、退休的大伯大妈都做起了这个,而土家饼香甜酸辣,你再怎么做,甚至把土家饼做成奥尔良烤翅风味,它始终还是土家饼的味道啊。面对人们日渐膨胀的餐饮需求和日益挑剔的舌尖味蕾,怎么能跟的上节奏呢?
未来餐饮一定是以单品类爆款作为切入口,展开其他品类,或者相似品类产品线衍生,就像星巴克最早坚决不上架三明治,可后来还是上架了,甚至现在卖起了麦芬、冰激凌、意面,最近就在打酸奶沙冰的主意。单品经营不再是未来餐饮发展趋势。
3、餐饮将被社群化,粉丝成主要经济来源
未来餐饮即将社群化,谁能抓住粉丝,谁就赢得天下,玩不转粉丝经济的餐饮企业,将寸步难行。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粉丝群,通过活动来增强粉丝的黏性,提升餐厅的复购率。
提及餐饮社群,首先想到的会是伏牛堂的张天一,他从一碗米粉发展到人,创建一个又一个的社群小组,将品牌注入自己的见解,目前微博粉丝量将近60万,霸蛮社成员总计超20万,这在社群运营的历史里,是首屈可指的。他把一碗米粉玩成了社群,并且轻松获得1700万的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不知道他是怎样玩转这个很多人都觉得“虚无缥缈”的社群运营,当我前几个月看到报道,才慢慢察觉。
社群运营就是不管你是做制造业的,做服装业,做餐饮业的,做教育的,做学生的,都必须要一个共同年龄阶段、有共同价值观、共同兴趣爱好的群体。
霸蛮社从起初寥寥无几到现在“兵强马壮”,就是擅长给粉丝分类,把有共同价值观,共同兴趣爱好,同一年龄段的人分成一个群体部落,它围绕的不是门店,不是产品,不是理念,而是“走心”的交友,融入,互动,玩,最后分享。
当然他也会把核心粉丝,最活跃的、关系最好的挑出来做群主,不间断的给群里灌输“霸蛮文化”,引导消费。发展到后来,就连伏牛堂的员工,也是在众多粉丝群里面找的。
一旦手里有20万粉丝,他们认可你,你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呢?
4、餐饮装修不再是重点,就餐体验才是重点
如果你的思维还停留在,门店装修上,认为“小而美”、“文艺小清新”、“有情怀”的装修是餐饮行业的风向标,那么你就错了。未来门面装修只能作为风格基础,只决定你餐厅的类型,而不再决定你餐厅的客流,就餐体验才是决定你餐厅命运的主宰。
我所提的就餐体验,是指用户从进门那一刻,所感受到的东西,体验可以是硬件上的设施、美食的色香味意形、餐厅的视觉设计、点餐方式、支付方式、互动、食品的吃法、甚至是服务,海外有很多这样的体验营销餐厅,他们的靓点不仅仅是菜品,而是体验。
比如以色列很早就有一家拍照餐厅,它在用户的盘子上做文章,在盘子上安装可旋转移动的手机支架,让客户吃饭之前,将手机放在支架上,可以365度无死角的拍摄美食,分享到社交平台,被誉为“爱拍照食客的天堂”。
5、传统小吃重新包装,老字号将改革或转型
更多的传统小食以“重塑”的方式涌现,传统小吃披上现代化、年轻化、时尚化的“外衣”,例如:
·匿藏在广州坊间档口的街边牛杂,以小清新的“牛杂杯”方式出现;
·江浙沪一带的“糍饭糕”,以精品糕点的形式出现在高档茶餐厅;
·大理的喜洲粑粑变大,在披萨店里亮相……
前几年去北京大栅栏的时候还能见到许多中华老字号餐饮,可是上个月去少了很多,广州也是,曾经历史上有一百多家的老字号,现在都已经消失殆尽,去广州我只能看到陶陶居、莲香楼、太平馆、荣华楼、沧州栈、致美斋。掰开手指,好像再也数不出来了。
餐厅、餐饮商业模式的不断迭代更新,意味着老字号改革或转型成为必然。改革不是摈弃传统,而是为了更好继承传统;转型不是转行,而是转变思维。
6、餐饮O2O仍然是趋势,O2O模式发生巨大裂变
餐饮O2O仍然是未来餐饮的大趋势,但O2O的模式可能会发生巨大裂变,餐饮O2O不再局限于外卖,可能是餐饮晚宴私人化上门定制服务、私厨上门、共享厨房、预付快取、在线订座,甚至会出现更多类似盒马鲜生、永辉超市、基于LBS技术的营销方案等O2O闭环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