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运营举措:力降运营成本至30%
销售方式改了,产品研发方式改了,企业的经营也要改,无印良品(专题阅读)成立了一个“30%委员会”的体系来做这个事情。
“30%委员会”,意思是整个的经营成本要占到销售额数量的30%。通过很多方式要把这个成本降下来,比如说削减无用的出差,削减无用的加班等等,具体怎么做呢?就是各个董事都到各个业务板块去。
公司有很多的业务要做,开店、销售,包括总部的业务,每个业务板块都让公司的董事直接参与,去发现问题,类似于中国的“领导下基层”,进入到最基层去做企业的管理,目标是要削减公司的经营成本。
为了做到这30%,派了很多公司董事高层到各个部门去督战,但是结果想削减的经费不但没有削减,反而增长了。
很多直营店虽然业绩在增长,销售额的利润在增长,但是成本也同样在增长。这个问题在哪里呢?因为很多的高层都是从母集团西友集团调过来的,不具备如何运营像无印良品这样一家公司的经验或者是智慧。
当时有10个董事,可能有2个是非常优秀的,可以为公司带来非常好的贡献,但是有8个都达不到这个盈利。
公司一定要改变,但也不可能更换那么多的董事,怎么办?方法很简单,向其他优秀的公司学习。
图片来源:时尚买手与商品管理
举个例子,无印良品的店铺有很多货架,当时很多的工具都是在日本生产,成本非常高。当时发现很多同行,比如沃尔玛,有很多工具是自己做,自己在店里面进行组装,搭配。
无印良品向他们学习,当时就把很多的道具和设备的生产拿到中国去做配件,然后拿到无印良品店里面自己组装,一下子把这个成本削减了40%以上,通过向其他公司学习的方法,让无印良品很多层面削减了不必要的费用,把成本降下来了。
当时最有参考价值的企业中,排第一的是老板型企业(创始人是老板,他在管这个企业,并且没有雇佣职业经理人的企业),第二个是中小企业,第三个就是消费层企业(销售成本非常低的企业)。
这三种企业的运营效率都非常高,管理方法方式里有大量的素材值得学习。
图片来源:无印良品
6、员工管理:建立全员参与更新的员工手册
无印良品之前店面多,常常有相同问题重复出现浪费人力与时间的情况,后来在公司的内部网上,做了一个员工内部提案的平台,所有一线员工都可以通过平台一起完善工作手册,手册内容与店面执行内容相关。
一线员工可以通过内部网站,向公司提出他的见解,然后由区域经理确认,再由公司总部确认,之后马上就把这个东西编写到最新的手册里面,同时要求公司的工作流程做相应的改变。
无印良品是国际化的企业,因此在每个国家都有无印良品的员工手册,且会根据当地的特点有不同的内容。员工手册大概只有一半的内容是全球通用的,剩下的一半要根据各个国家的情况进行修订。
图片来源:戈者设计
7、员工培训:完整系统的员工教育体系
无印良品的员工在公司里面受到的培训分三个部分,分别是10%、80%和10%:
10%是工作手册学习的占比,是基准,最简单基础的事;
80%是通过在公司岗位上的培训,就是OJT(On the Job Training的缩写,即在工作现场内,上司和技能娴熟的老员工对新员工们通过日常的工作,对必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等进行教育的一种培训方法)这样的方式来学习;
最后10%就是对员工的专门培训,公司内部培训课程,这三部分构成了无印良品对员工的教育。
图片来源:凤凰财经
那么无印良品的领导层如何培养?如果说来了100个新员工,最后有可能成为领导的只有20%,如何培养或挖掘出这20个人?通过公司的各种轮岗、调岗的配置、岗位配置来培养。
第一类人才,潜能高,表现也很好。
公司里非常重要的岗位要培养后继人才,这是人才储备。比如说销售本部的本部长,能够担任这一职务的人如果能占到公司人数的10%,这种是储备人才。
第二类人才能力稍微低一点,是合格,但是表现、评价结果非常好。
这些人能够成为公司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层,是部长级的储备,其实也最多占到公司员工的10%左右。
第三类人才是能力很高,表现合格,这种人才就叫课长级别的人才侯选。
第四类人才是非常普通但又重要的员工,60%左右员工属于这类。
第五类人才是需要对他进行特别关照的,需要通过改善他的工作能力的员工,一般在公司里面占到5%,最多不会超过10%。
在松井忠三的管理体系里,他认为人才配置就是让什么样的人去什么样的部门,这很重要,对公司的业绩和这个人本身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无印良品是终身雇佣制,有人才委员会体系,即通过岗位教育、轮岗等各种方式来培养人才。这一块的培养能占到整个人才培养的80%。
人才委员会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给年轻人最适合最佳的职业道路,这对个人、对公司都有好处。
公司的高层,社长、董事、专务都会变,但是一些员工会按照计划,非常踏实的去完成他的职业生涯,帮助公司完成业务。
无论决策层怎么变,公司还是这个公司,该做的事还是有人去做,也会做到你想做的样子,无印良品想达到这种状态。
图片来源:腾讯网
当时无印良品在国外发展很快,国外和国内的店铺数基本持平,但对于海外经营有很多具体问题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当时无印良品在日本有100位中层干部,大概有20人会有机会到海外去学习轮岗,人才培养委员会决定把他们全部派到海外轮岗3个月,去掌握海外的经验,这是当时非常重要的一个决定。
既然已经决定了要进行全球化,这一步是必须要做的。结果非常好:全球各个公司和总部的联动变得更加密切;中层管理者能力增强,能独立解决海外公司和店铺的问题。
四、海外拓展策略
1、海外开店的标准
无印良品最早是在伦敦和当地的一家百货公司合营了一家海外的“一号店”,很快1991年的10月份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一家百货公司合作了香港的“一号店”,现在这两家店都已经关闭。
图片来源:戈者设计
英国那家合资的百货公司,经营很不好,后来被基金收购了,当时的社长就退任了。
新社长是从基金公司派来的管理者,他没有办法管理这样的企业,就终止了合作。香港这边也是,合作的百大百货后来经营不善,无法向日本支付货款,也没有再进行合作。
无印良品从这两次的失败中学到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海外当地的合作方和无印良品的企业文化、愿景都不相同,很难走到同一条路上。在当地找合作方合作,其实会带来别的经营风险。
所以从1991年开始进入海外市场,一直到1997年,无印良品在海外的渗透扩张非常缓慢,在1998-2000年这三年从亚洲各国全面撤退,店铺数为零。
海外市场真正快速成长的时间大概是在2004年,这个时候调整了海外扩展的方法,实现了比较快速的增长。
图片来源: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