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总结:未来购物中心业态会有怎样的变化?
1、去大店、做快闪店,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潮流和消费者需求
“快”将成为未来商业发展的关键词,消费者需求变化加快、品牌更新换代更快,相应地购物中心对于业态规划和品牌调整,其反应速度和更新频率也应得更快。
(1)上海兴业太古汇:做小店和快闪店
上海兴业太古汇放弃了传统的商业地产招商(专题阅读)策略——把上千平方米承包给某一个高端品牌,迅速瓜分掉整个项目面积。而是采用以 150-200 平方米的“中型店铺”为主的思路,小店更易调整,以期适应不断变化的潮流和消费者需求。
租约在 2-4 个月、甚至是更短的快闪店也是维持消费者新鲜感的一种手段。上海兴业太古汇的每一层楼,都专门留了一点商铺的位置,给各类品牌做快闪店,或是根据商场的季节性活动作为主题店铺。
图片来源/兴业太古汇
(2)日本东京NEWoMan:为个性品牌开辟“临时空间”
2016年在东京新宿新开业的商场 NEWoMan一楼,同样设计了一块大约 250 平方米的空间,设定为“临时店铺”。NEWoMan 会邀请一些与整个商业设施气质相符的品牌入驻,一个季度之后,再更换另一个品牌。
首次进驻的则是围绕“大米”做主题的生活方式型店铺“Akomeya”,店铺每天可录得两千多份销售记录。
图片来源/NEWoMan
2、传统业态分类将被打乱、重新分化
淘宝原本按照行业分类的男装、女装、箱包、运动户外这样的入口被“有好货”、“爱逛街”、“必买清单”取代。本质上,它是在寻找一种拉长消费者停留时间、增加消费频次的做法。
回归线下实体店也同理,百货按楼层的传统业态分类方式被诟病已久,购物中心的优胜在于其混合排列的体验式消费。在各类主题街区出现之后,业态分类的方式按内容、主题、场景做了重新分化,跨界、复合业态也成为常态。
当消费成了身份表达的一种方式,消费美学之间的差异,可能催生未来更多意想不到的业态组合。围绕不同“生活方式”进行划分,比如健康的、文艺的,都有可能成为新的热点。
图片来源/摄图网
3、业态复合程度越来越高
从单品出发覆盖整个产业链,在一个门店衍生出不同功能,比如大米专卖店“Akomeya”;
或是围绕一种生活态度/方式,集合与其气质相配的各式商品,比如各类生活美学空间;
传统业态如照相馆、理发店、书店等,也加入零售、餐饮、文创的组合,以提升自身功能价值。
正如同上文所说,购物中心内的业态混搭、跨界、复合已成为常态,组合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未来还有哪些更佳的组合方式即将出现。
图片来源/言几又·见
4、购物中心的场景升级将在催生出各种新兴业态
购物中心不再是在一个小盒子里做店铺排列,店铺面积甚至形状都不再规整,户外空间、屋顶空间、空中花园等重新定义业态规划方式,都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体验乐趣。
上海瑞虹天地月亮湾利用开放式街区打造24小时主题餐饮;杭州大悦城凭借滨水优势,设计24小时不打烊的滨水街区;屋顶空间、空中花园被更大范围地被利用起来,餐饮、农场、运动馆等进驻其中……
换个角度也可以说,购物中心的空间规划创新同样驱动着新兴业态的诞生。
图片来源/瑞虹天地
5、购物中心逐步囊括所有生活消费场景,将有更多新奇业态进入
为了适应青年人的体验需求,购物中心业态更迭不仅在提速,其内容广度也同步发展。单一的零售功能已不能满足他们的体验需求,购物中心从“卖东西”到“卖生活方式”的方向进阶,将逐步囊括消费者的所有生活消费场景。
这使得新奇业态将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在购物中心里,购物中心的未来形态依旧充满想象。
图片来源/landscapebangkok
特别说明:本文部分数据以及观点来源蓝色光标、艾瑞咨询、时代嘉道、webinsight、好奇心日报。
【往期热门干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