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切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
无论是企业还是银行等组织单位,最终都要依托于零售才能实现全产业链的变现。
一个企业如果生产一件成本是100元的东西,到了渠道商最少是200元,到了消费者手里最少是400元。
在这条价值链上,前面的100元是实体产业创造的,中间的200元是服务业创造的,制造业、能源企业都是依靠前面的100元环节。
我们最初抓的就是起初的100元,后来我们发现,真正拉动消费的是那200元的环节,只有把这个环节做大做强了,才能拉动经济增长。
只要零售和终端稳定并且可以发力了,渠道商或者服务商、生产商、甚至能源制造业也会被拉动,就像我们的祖先治理洪水,以前是哪里决口就去堵哪里,后来发现不可以这样,大禹上台之后,把主干堵住就去开通其他辅道,让一个系统稳定,最好的办法是去疏导而不是围堵。
商业也是这样的,我们只要挨个找到消费者的需求,找到一个就去疏通一个,最终新零售的局面就会形成了。
6、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我们终于发现一个道理:互联网去+实业,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他颠倒了主次,这只能造就虚拟泡沫的经济。
因为互联网没有创造实际价值,只有去实地开发地球的天然资源,或者用劳动技能去加工,才能创造出价值,互联网只能提供重新分配的平台,它应该是配合的地位。
要让实业去+互联网,这种逻辑强调的是要注重互联网的应用,饿了吗、滴滴打车等都是互联网+实业,没有餐馆饿了吗不行,没有车滴滴也不行。
所以,很多人上来就搞电商和微商,做平台,往往以失败告终,核心的问题脱离了实体,他们不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来的,而是自己凭空去幻想一种商业模式。
图片来源 / 摄图网
7、纵队变横队
我们都知道,在排队的时候,个头矮的人队长是看不见的,有没有小动作也是不清楚的。也容易出现塔罗牌的效应,其中一个环节死了就全盘皆输,这就是纵队。
这个逻辑映射到产业链上是这样的:消费者面对的是渠道商,渠道商面对的是品牌商,品牌商面对的是生产商,生产商看的是技术,技术上面是资本,资本之上是金融,经过层层隔离,作为消费者想要看清整个产业链,是很困难的。
图片来源 / marketingoops
可现在不同,信息越来越公开,无论你是哪一个环节,你的信息和你掌握的信息几乎都是公共的,于是纵队变成横队。
队列横过来个头高矮就一眼能看清楚,大家一起来面对所有人,这时要想知道产品如何加工、哪个环节有问题、哪个环节在做小动作,也会变得很容易,所以会形成自然淘汰。如图:
开放化是整个世界大势所趋,企业结构也是如此。你的股东、你的员工、你的渠道、你的商品往往都是打开的,让品牌共营,渠道共享,流量共联,我们必须适应在大庭广众之下展开工作。
与此同时,你能赚多少钱基本上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但是大家为什么还会让你去赚这个钱,因为大家认可你的价值。
所谓未来一定会进入到价值决定一切的状态,一定是专业的环节做专业的事情,你要成为无可取代的。当然,大家相互都认可对方可以去赚这个钱。
只要你有技术,就能找到消费者;只要你有了钱,就可以找人去执行你的想法;只要你形成了模式就可以建立价值通路,然后再借助金融的力量,就可以做渠道通路。于是一项新的产业就出来了,未来的商业就是那么简单。
各个环节都有各自的员工,做品牌的也有工人,技术都有IT的原因,做资本的人也要请人干活,这些人都是平行且独立的,大家都需要解决衣食住行,都是消费者,一切推动设定的运转。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既然纵队变横队了,那么谁站的离消费者越近,就越有发言权,当然也最有钱赚。
图片来源 / marketingoops
8、三点确定一个商业模式
数学上有个概念,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三个点确定一个平面。
商业的本质是面,不是直线,更不是点。也就是说所有的商业模式成立都需要三个点:
第一个点:你提供的服务是什么?
第二个点:你的消费者在哪里?
第三个点:你的通路该怎么建立?
往往很多人有一个点的时候就去创业了,比如很多人都只是知道我们的产品好,可以卖给谁,但是这里只确定了两点,只能确定一条直线,之后还是有无限的可能,所以必须抓到第三个点。
今后的创业,如果不能从全局去考虑,比如理清楚整个产业链或者供应链的逻辑,然后贸然的开始创业一定会失败。
特别说明:本文转载自正和岛(ID:zhenghedao),作者水木然。本文内容是根据迪士尼联合控股首席战略官廖永胜先生发言加工整理而成。此次转载仅供分享,不作商业用途。文字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往期热门干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