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开发商/产品线分析
(1)外企居“头部”地位;国(央)企“以少博大”;民企整体偏弱
外企在规划设计、招商(专题阅读)运营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上榜项目数量虽仅占比25%,但项目综合发展指数最高,达70。
国(央)企上榜项目数量最少,但在土地获取、政策优惠、融资渠道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项目综合发展指数相对较高。
民企上榜项目数量占比65%,项目综合发展指数仅为61,整体实力偏弱。
(2)华东仍是绝对主力战场;外企、国(央)企在西北、东北布局谨慎;民企“多赛道”发力
整体来看,华东以优异的地块、区位、资源等优势,仍是各大开发商布局绝对主力战场;西南、华北、华南为“第二战场”,商业集中度提升加快。
从不同开发商区域布局来看,外企、国(央)企在西北、东北整体布局谨慎;民企则“多赛道”发力,抢占更大市场份额。
(3)民企、国(央)企采取多元化城市布局策略;外企着力深耕A、B类城市
整体来看,随着A类城市土地政策收紧和市场竞争加剧,开发商加大了B、C类城市的布局力度,品牌输出模式加快了其下沉步伐,未来将带动B、C类城市的商业升级。
而从不同开发商布局重点来看,民企、国(央)企采取多元化策略,各级城市均有布局;外企则着力深耕A、B类城市。
(4)连锁型开发商打造的连锁型产品线表现最为优异
拥有强大运营能力的连锁型开发商打造的连锁产品线项目综合发展指数最高,成为品牌拓展考量重要因素之一,未来优质连锁产品线项目将长期居“垄断”地位。
(5)典型案例
龙湖:天街系产品线上榜率最高
TOP100中,龙湖“天街系”上榜杭州滨江天街、成都金楠天街、苏州狮山天街、北京大兴天街、杭州金沙天街、重庆U城天街B馆、重庆源著天街 7大项目,为2017年上榜率最高的连锁产品线,且旗下每家商场均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
■ 重庆U城天街B馆
定位“成长”,用超过2500㎡的U+学院,来提供举办公开课、毕业作品展、科技发布会等年轻人喜欢的社交场合,以此迎合周边14座高校学生,以及惠普、富士康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年轻员工。
重庆U城天街B馆引进200+品牌,其中180+为区域首进品牌;拥有重庆购物中心史上最大中庭——视野40米挑高、360°全景、800㎡超大面积,相当于在购物中心里放了两个国际标准篮球场。
■ 杭州滨江天街
主打“潮”文化概念,作为GDP增速领跑杭州9年的高新区,龙湖让这个天街服务周边大量商务白领和年轻时尚家庭。
项目开业两天总客流量破48.6万人次,总销售额达3500万;纽约国际早教单日销售过百万,破全国单店销售记录;悦宝园单日销售过百万,破全国单店销售记录;鹿岛生活馆单日销售超过30万,破全国单店销售记录;PLAY LOUNGE、酵墅、华为单日销售纷纷破全国开业销售记录……
杭州滨江天街拥有100+全球美食、近350家潮流品牌、15000㎡空中景观体验区、超10000㎡儿童业态;第七层规划“1515空中街区”——全国独创美式艺术街区,打造多元文化融合的屋顶花园。
■ 苏州狮山天街
定义为“城市会客厅”,原因是这片区域有近100万的常住客群,拥有几乎全年龄段的购物消费需求。
项目拥有27万㎡超大体量,覆盖全业态,是龙湖华东区域以及苏州高新区目前体量最大的商业体;近100%招商率、95%开业率、首日客流破22万人次,做到开业即旺场。
苏州狮山天街引进3大主力店、5大多功能体验业态、超400个潮流品牌、120家环球美食,更有110家品牌首进苏州,打造城市“新趣生活全主场”。
将“自创IP+游戏IP”进行结合,打造了一只名为“天天”的小狮子为龙湖狮山天街代言,实现购物中心独创品牌IP化。
二、2017年度新开业购物中心TOP100特性总结与2018年商业地产发展趋势
❶ 从区域商业发展的总体现状来看,大格局已基本稳定,华东、西南、华南、华北成为中国吸引最多流动人口、经济最具活力、商业最繁荣的区域。
❷ 北京、上海仍是商业主阵地;成都、重庆有望赶超深圳、广州;城市间商业发展分化趋势明显。
❸ 核心商圈大体量项目显现典型的“虹吸”效应,商圈级别越高、体量越大,对品牌商的吸引力越强。
❹ 外企、国(央)企整体优势无可撼动;民企持续承压,未来运营能力和盈利水平的提升成制胜关键;连锁型开发商打造的连续型产品线将长期居“垄断”地位。
❺ 电商挤压、同质化竞争、新技术推波助澜,以及消费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下,从单一零售“脱胎换骨”,“体验为王”理念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和共识;不仅仅是以“体验”作为噱头和卖点,而是通过创新经营模式,营造特色购物场景,打造“升级版”体验,建立消费者对项目的忠诚度、依赖性、参与感,从而拉动客流和提升整体收益。
特别说明:报告中体验业态以餐饮、娱乐、亲子体验、生活服务为统计基准,不包括零售中体验性较强的业态;而创新业态中,涵盖餐饮、娱乐、亲子体验、生活服务、零售等体验性较强的新兴业态。
赢商大数据中心与汉博商业研究院联合发布
三、榜单说明
测评范围: 2015-2017年开业,商业面积5万㎡及以上的购物中心
数据采集时间:2017年1月1日-12月10日
测评依据:根据购物中心所在城市商业能级、所处商圈级别与消费力指数、消费人流到达指数、已进驻指标性品牌实力指数、创新业态进驻指数、稀缺业态与独有品牌进驻指数,以及所属开发商开发运营综合实力、租金、出租率、坪效、年营业额等,并结合在赢商数据库的年度浏览数据、互联网热词搜索量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数据采集:黄丹芝、何晶晶、池能俊、丘明晶、张智立
榜单测评:谢飞
数据梳理/报告撰写:樊琼
专业支持:北京汉博商业研究院 刘翠晓
榜单总控:黄静(微信号hj11087)
☞查看往期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