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购物中心拓展下沉是大势所趋
目前,全国购物中心存量,有28%分布在一线城市,其余72%分布在二线城市。
根据下图所示的数据来看,1996-2006,60%的购物中心集中在一线城市;而进入2007-2010,这5年二线城市购物中心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入市占比是一线城市的2倍。
特别是2011-2016年,二线城市购物中心开始爆发式增长,入市占比接近一线城市的3倍;目前进入二线城市购物中心占比超过70%,购物中心拓展下沉是大势所趋。
2、商圈:从内向往城市多极化商圈发展
如下图所示: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期间(1996-2016),入驻城市级的核心商圈数量占比超过6成,非核心商圈占比32%。
但随着核心商圈购物中心开发饱和,购物中心进入的商圈不断从内向往多极化发展,甚至项目自身就形成一个商圈。
如下图所示,近5年城市核心商圈购物中心入市占比仅为15%,区域核心商圈占比达到51%,超过3成的购物中心进入到非核心商圈,随着这些购物中心的出现,也带动城市多极化商圈的出现。
3 、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商圈分布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持续扩容,当下一线城市已具备发展郊区购物中心的条件,而一些郊区商业基因也正逐渐形成。
(1)深圳:购物中心整体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深圳购物中心已经大规模往城市非核心商圈和郊区发展,在2014年核心商圈开业购物中心仅有11%,65%为区域核心商圈,24%为非核心商圈。
于2015年非核心商圈的购物中心占到了30%,核心商圈因有华强北九方18万平方米购物中心的开业,占到了33%。
(2)广州:商圈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格局转变
从2012年的43%到2013年的69%,再到2014年的79%;此外,广州购物中心也开始向新区或郊区商圈发展,到2014年、2015年有91%的购物中心都不在城市核心商圈内。
(3)上海:商圈阵容扩大,向非核心商圈扩展飞速
上海多分布于中心城区核心商圈,饱和度高,正逐步往外释放。“后世博”时代,上海的城市建设重点从中心城区转向郊区新城,郊区成为上海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关键所在。
(4)北京:商圈多元化发展,不断往非核心商圈、远郊区发展
近几年核心商圈饱和度较高,不断往非核心商圈、远郊区发展,多个商圈共同发展,具体从2015年数据看,北京市新开业购物中心仅9%在城市核心商圈,呈逐年减少趋势;59%在区域核心商圈,而32%在非核心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