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发布:现状持续向好!

2018年07月19日09:12
核心提示: 2017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

受商务部委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世邦魏理仕开展购物中心发展指数的相关调研及编拟工作。

发展指数的样本参与企业包括万达集团、苏宁置业、印力集团、大悦城地产、华润置地、永旺中国、爱琴海商业集团、步步高、新城吾悦广场、佛罗伦萨小镇等优秀企业。以下为年度报告节选。

一、2017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基本情况

1、总体指数及分项指标

▌现状和预期持续向好

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综合指数录得68.5,同比上升1.3,且高于荣枯线18.5,表明整体购物中心市场处于持续回暖和向好的通道内。

其中,现状指数录得65.1,同比上升0.9,并高于荣枯线15.1,购物中心业主的市场信心持续增强。预期指数录得73.5,高出现状指数8.4,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提升1.8,说明大部分业主对市场发展和项目运营持乐观、向上的预期。

▌销售额、租金收入表现良好,成本压力犹存

从现状指数的分项指标来看,“宏观市场”指标录得76.2,显著高于去年同期值11.1。观察期内,57%的业主表示旗下项目所在城市内的购物中心市场平均出租率有所提升,而2016年仅有46%的业主如是表示。

租赁活跃度”指数录得81.5,同比提升2.5,并高于荣枯线31.5,说明2017年市场对购物中心的租赁需求进一步加大,实体零售品牌仍在寻址拓店,同时,全渠道零售催生的新业态和新品牌如生鲜电商超市、互联网健身房等亦在协同去化购物中心内的面积。

“运营表现”在所有分项指数中录得最高分值92.7,较去年同期进一步上升2.8。2017年有93%的购物中心同时录得销售额年增幅和租金专题阅读)收入的增长,较2016年录得的83%(销售额增幅)和90%(租金收入)进一步提升。

“成本控制”指数分值为33.4,同比下跌3.3,并低于荣枯线16.6,表明购物中心企业在成本支出上仍有增加。

在具体支出项中,对大数据和零售新科技的投入仍然是购物中心运营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2017年仅有一家受访企业减少了该项支出,其余99%的企业均保持甚至追加了投入。

在选取部分企业进行2018年零售新科技运用领域的调查中发现,配置智能停车系统(69%)和搭建大数据平台(67%)是购物中心业主最关注的新科技类目,亦有23%的业主表示在2018年将引入室内导航/智能导购系统。此外,部分企业的雇佣成本有所上升也是 “成本控制”指数下滑的原因之一。

2、区域和城市能级指数

▌华东保持领先,东北地区转好

从区域综合指数来看,7个区域综合指数均位于荣枯线以上,说明全国购物中心市场大体上保持健康发展。

各区域指数由高到低分别录得华东(71.0 / 同比上涨1.7)、东北(69.7 / 同比上涨14.3)、华中(69.2 / 同比上涨0.4)、华南(68.3 / 同比上涨2.2)、华北(68.1 / 同比下跌3.1)、西北(67.8 / 同比下跌1.3)和西南(62.1 / 同比下跌0.1)。

具体来看: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继续引领华东地区,华东地区购物中心保持领先地位。

东北地区综合指数显著提升,主要受益于沈阳、哈尔滨一些优质项目在客流、销售额、租金收入等方面的转好,但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进程仍然滞缓。

华北地区录得3.1的同比跌幅,主要因为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少量项目出现客流或出租率的下跌。但北京市场仍然保持快速发展和领先地位,各项指标均有提升。

▌一线城市租赁活跃,市场优势显著

从城市能级指数来看,北、上、广、深四城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一线城市综合指数录得70.0,分别高出二线和三线及以下城市2.2和2.1,但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0.6,老旧物业的调改造成的出租率暂时下降是一线城市分值略有下滑的主要原因。

然而,一线城市庞大的消费市场,尤其是京、沪两地万亿级的消费容量依旧是国内外零售品牌扎根的主战场。

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位列“全球国际品牌渗透率”榜单的第3位,领先纽约、香港、巴黎等城市,北京排名由2016年的第12位上升至2017年的第9位。品牌持续的进驻和拓展意愿使得一线城市在“租赁活跃度”分项指标上明显高出二线和三线以及下城市6.5和8.6,录得86.0。

▌强二线城市表现突出,三线城市稳定发展

二线城市综合指数录得67.8,同比上升2.1。指数的上涨主要受益于成都、杭州、南京、重庆、西安等强二线城市的良好表现。

2017年,多条城际高铁如武九高铁、西成高铁贯成通车以及2018年开通在即的杭黄高铁、济青高铁等给核心型、枢纽型二线城市带来持续的人口增量,继而使得这些城市的零售市场在绝对量和增速上表现抢眼。

此外,2017年多个经验成熟的开发商打造的高品质购物中心入市给中高端品牌的进驻提供了物业选择。然而我们也看到,一些持续供应量较大,但消费增速较缓的二线城市仍然面临空置面积去化的压力,新项目延期开业、存量项目空铺招租困难、入驻品牌质量下降等问题时有发生。

三线及以下城市全年表现基本稳定,综合指数录得68.0,同比微幅上涨0.2。国际品牌基于一二线市场相对饱和而下沉至三线城市的趋势显现。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国际快时尚品牌有49%的新店选址三线及以下城市,其中,经济发展提速、并在年内有优质购物中心入市的省会城市如昆明、贵阳、太原,和紧邻一线的卫星都市如佛山颇受品牌青睐。

3、不同物业类型指数解读

▌奥特莱斯型物业继续走俏

从不同类型来看,奥特莱斯型综合指数录得74.1,同比上升2.9,并继续领先于都市型(67.9),地区型(66.7)和社区型(70.3)三类物业。

相关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奥特莱斯前20强总计录得408.79亿元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9%,单个项目突破20亿元销售额的奥特莱斯数量也由2016年的6个增长至2017年的10个。百联、RDM、首创、王府井、砂之船等国内外经验成熟运营商继续领衔奥特莱斯市场。

▌地区型购物中心租赁活跃度下降

地区型物业综合指数录得66.7,同比下滑1.7,并低于其他三个类型购物中心。该类型综合指数的下跌主要受“租赁活跃度”分项指数下降的影响。

从物业体量上看,地区型购物中心物业拥有较大的出租面积需要吸纳较多数量的租户入驻。

然而,在区位上,地区型购物中心的辐射力不及都市型购物中心覆盖全市甚至全国的窗口效应。加之越来越多的社区型商业涌现,分流了区域内消费者一部分的日常消费需求,使得地区型购物中心物业处于较为尴尬的夹缝地带。

二、2018年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展望

1、总体购物中心市场展望

2017年《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购物中心市场现状指数为65.1,未来6个月预期指数上升8.4至73.5,表明购物中心业主对市场发展持有较强的信心。

具体来看,有超过七成的业主对项目的租金收入、销售额和盈利状况持增长的乐观预期。有46%的业主认为未来项目的运营成本会有所增加,但低于去年的58%,说明业主对成本的把控能力已有提升。

2、区域和城市能级市场展望

2017年《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显示,全国七个主要区域未来6个月预期较现状均有提升,上升幅度在4.0至17.5之间。

现状指数较低的三大区域:西北、西南和东北有望在2018年较多地提升市场景气度,未来6个月预期指数录得78.3、69.9和78.4,分别高出现状指数17.5、12.9和14.4,涨幅位列七大区域的前三位。

西北和西南的向好态势将继续受惠于核心城市西安、成渝的快速崛起,高品质物业如西安SKP新光天地、西安大悦城、重庆新光天地、重庆国金中心、重庆来福士广场等集中入市给观望已久的国际中高端品牌提供了优质的零售场所和面积,亦拉升了整体商业物业市场水平。全渠道零售业态也在持续进驻的过程中,2018年盒马鲜生在成都和西安分别开出西南和西北地区首店,并逐步拓展。

华北、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的市场预期亦在上升通道内,未来6个月预期指数分别录得71.7、76.7、71.6和71.6,较现状指数高出6.0、9.5、5.5和4.0。

在不同能级的城市发展趋势上,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预期指数分别较现状指数上升9.8、8.7和5.8,达75.9、73.0和71.4。一线城市的市场领先地位有望进一步放大。二线城市的预期指数亦有明显提升,主要受惠于消费市场快速扩容的强二线城市。

2017年,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00亿元,成都、武汉突破6000亿元,南京、杭州等城市均已超过5500亿元。同比增速均超过10%,并有望在2018年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然而,大量新增供应给二线城市带来的过剩隐忧,在中短期内仍将存在并影响市场供需。有86%的业主表示,未来三年内项目所在的二线城市购物中心新增供应会持续增大从而加剧竞争。该比例超过了一线城市的77%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74%。

3、不同购物中心类型市场展望

从不同购物中心类型的发展趋势上看,都市型、地区型、社区型以及奥特莱斯型购物中心预期指数分别录得71.8、69.5、77.5和85.0,较现状指数提升6.4、4.7、11.9和18.1。

其中,社区型和奥特莱斯型上升潜力较大。

社区型以更多地涉猎小件、高频、交互体验等目的性消费,从原先单一地满足项目周边居民日常购物、餐饮娱乐等需求逐步发展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实体商业,出现了更多的新兴业态,如生鲜电商超市、快递收发点、自助洗衣店、医疗康复中心等等;

与消费者日常生活相关的新业态对社区型物业需求旺盛,从而使得100%的受访项目在2017年录得“租赁问询量”的提升,所有项目的业主表示在未来6个月项目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奥特莱斯以保有较强的目的性消费特性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并呈现出往低能级城市拓展的势头。

三、总结

总体而言,2018年中国零售市场将在整体经济稳定和消费升级的基础上持续向好。

从需求来看,以服装服饰为主的国内品牌拓店意愿增强,“健康”和“体验”仍将是生活方式类消费的主要诉求,资本推动线上电商向线下进行渠道融合和拓展将是2018年商铺需求的一股新势力。

从供应来看,尽管中国仍是全球购物中心建设最为活跃的国家,更多的城市零售物业市场将迎来供需平衡修复的窗口期,供应过剩的风险将逐步减弱。与此同时,业主对于防范供应过剩、商场同质化、非良性招租竞争等方面的意识不断增强。

特别说明:本文转载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ID:CCFA2013)。此次转载仅供分享不作商业用途,文字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往期热门干货推荐】

爆款频出!商场“流量担当”被这50个餐饮品牌承包了

重磅!50个服饰品牌跻身mall招商“第一梯队”

mall里爆发“新物种”之争,谁才是1季度新兴品牌NO.1?

“新文创”迎来招商热,这50个品牌势不可挡!

2018女装招商大热门,这50个品牌最抢手!

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关键词:发展指数 租金 销售额 租赁 奥特莱斯
运营管理
相关干货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