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三:上海到底撑不撑得住这么多购物中心?
接下来就是回答终极问题,上海是不是正在经历一场虚假繁荣?
跟不少业内人士交流后,我们可以确定两点:
这么多新建的商业项目,其实是紧跟着整体规划走的;
商业项目最后能不能活下去,主要看周围人口的支撑力。
2016年的统计数据还没出炉,我们先用2015年末的数据来看一看,上海的人口到底能不能撑起这么多购物中心。
截至2015年末,上海全市人均商业面积是0.72㎡,中心区、浦东、城郊与远郊分别为1.15㎡、0.71㎡、0.47㎡、0.41㎡。
这里的人均商业面积其实是指城市人均购物中心面积,使用比较多的国际标准是1-1.2㎡,来自拥有280万个商业地产详细数据的美国COSTAR公司下属国家研究所。
按照这个标准来看,立志打造国际城市的上海,购物中心还没赶上国际水准,确实还有继续新建的空间。
尤其是在外围区域,简直大有可为。
人口的底盘摆出来,看起来全是潜在客群,但能不能把人口底盘变为购物中心的人流,得凭本事。
这件事情比前几年更加难。毕竟,曾经为了逛吃愿意跑到市中心的那一大批群众,现在似乎不乐意跑这么远了,如果不是为了更好的体验,他们甚至可以不出门直接点外卖、网购。
上海购物中心协会在2015年的概述末尾忧心忡忡地写道,“未来我市购物中心经营将面临更大的压力”。陈丽琳的看法是,上海能撑住这么多购物中心,但是竞争会很激烈。
图片来源:摄图网
问题的答案其实已经出来了。
上海是一个确实能撑起大盘子的市场,但也确实是一个很难吃到肉,甚至可能连汤都喝不到的市场。
根据上海购物中心协会2015年末的数据,在148家购物中心中,排名前10的占去全市1/3的营收总额,到前35名就已经占去7成。过得不太好的,其实占大多数。
但总有当年没能及时进场的地产商们,想要来赌一把。
购物中心与前文提到的城市副中心建设成功条件一致——需要人流。提前抢下地盘的购物中心们,跟着规划下了赌注,赌他们占下的这块地会成功发展为真正的区域中心乃至城市副中心,赌对了就能赚到一笔大的。
商业项目之于其所处区域,也是一场大赌,这些大中型项目运营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它能否在广阔的外围区域中脱颖而出。
1999年规划的徐家汇、五角场、真如、花木四个副中心中,只有徐家汇与五角场真正出了头。港汇之于徐家汇,万达之于五角场,也不知道是谁成就了谁。
与其说这是一场虚拟的繁荣、泡沫的盛宴,不如说这是一场大型试错活动,总有人会赌输。
特别说明:本文转载自DT财经(作者 / 唐也钦),此次转载仅供分享,不作商业用途。文字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往期热门干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