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甜品业在各购物中心的发展趋势
据调研发现,甜品(专题阅读)业态随着人们消费习惯转变到体验型后,甜品在购物中心有以下发展趋势:
1、消费方式的改变,甜品在购物中心占比加重,目前已占餐饮业的三分之一
近四年的购物中心甜品比重不仅逐年提升,其占餐饮的比重也明显增长,现已超餐饮业态的三分之一。甜品比重的上升,主要基于两大原因:
一方面,高端餐饮、奢侈品市场双双低迷,购物中心逐渐增加体验型业态及租金贡献率较高的快销型业态比重。
作为体验型业态的甜品店既可以填补高端餐饮、奢侈品缩减后的空置,又迎合了快时尚消费人群的休闲需求,因此适逢机遇而大举进驻购物中心,趁势扩大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 / 新浪微博
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崇尚健康休闲的生活方式,甜品店不仅仅提供美食,更为消费者创造出一个惬意舒适的环境,以满足人们追求浪漫情怀的需求。
台湾有名的芋见甜品店,一直保持着台湾本土文化气息,遵循着台湾式礼节,通过保姆式的服务,让每一位从里面走出来的客人都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随着甜品店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成为购物中心里不可或缺的重要业态。
2、甜品店华丽变身,入驻购物中心主力店楼层
早期购物中心的甜品店大多是外带为主的面包店和蛋糕店,往往集中于地下楼层的美食广场内,承租面积通常小于30平方米,在一线城市的租金水平约15-20元/平方米/天,有些也以扣点模式与美食广场共同经营。
随着购物中心在高区开设餐饮层,将多种类型的餐饮集中在同一楼层中,促进差异化竞争。
而甜品店与普通餐饮在繁忙时段和客群定位上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每个餐饮层都会设置一定比例的甜品店,而租金通常会比普通餐饮店稍低。
图片来源 / 新浪微博
近几年,一些购物中心为优化形象展示,通常会在一楼等主力店所在楼层开设高端的甜品店或咖啡店,有些店铺更将餐桌延伸至室外,以吸引往来的行人。
开设在购物中心一楼的甜品店通常承租能力比较强,面积需求往往超过150平方米,客单价高于普通甜品店50-100%。
满记甜品(拓展选址信息)是香港地区知名连锁品牌。自1995年,在香港西贡区创办第一间香港特式“糖汇甜品”专卖店。
发展至今,满记甜品已经将分店开到了世界各地。店铺的面积也各有不同。
在北京西单大悦城、华润五彩城、国贸商城等多处大型购物中心都设有分店。
图片来源 / 新浪微博
3、甜品店推出高端产品线,以匹配购物中心定位
购物中心滋养着品牌的成长,对大多数甜品品牌来说,进驻购物中心不仅有利于品牌提升形象、树立诚信度,而且购物中心统一管理的制度更利于品牌稳定经营。
一些以街铺、美食城为主要战略领域的中低端品牌,为了进驻购物中心而施展“浑身解数”。
一些品牌推出高端产品线为了迎合高端购物中心的招商要求及客户定位。
除了选用更优质的原料,店铺面积也更大,并增设座椅区,装修风格也更加高雅、富有情调。
原麦山丘实体店
图片来源 / gooood
例如,2016年上海DOME牛扒推出的火焰阿拉斯加-冰淇淋蛋糕充满艺术性和想象力是甜品“星空”的最大特色,米其林星级厨师将现场为食客演绎,加之震撼的甜品惊艳的造型,都使其身价倍增。
“只能吃不能买”原麦山丘北京华贸店开业当天,一如过去的开业试吃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场面火爆。
店员向每一位试吃者热情介绍几十款面包品项,为后期的顺利营业拉开序幕。
DF冰淇淋对街头的蛋仔冰淇淋进行配方与外形的优化后,最终推出3款蛋仔冰淇淋—经典的“情迷巧克力”、热情的“莓果盛宴”和诱人的“芒果蜜恋”,定位更为高端。
图片来源 / 新浪微博
4、传统面包房不爱购物中心,偏爱社区商业
在连锁品牌中有一部分并不想进驻购物中心。
例如,面包店的翘楚企业85度C所有分店中仅有14%入驻于购物中心内,而另一大品牌可颂坊的进驻率也仅为22%。
经营时间受限、高昂的租金成本,是这些薄利多销的品牌不愿意进驻购物中心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铺面小、食物精致、主打特色快消品的轻食甜点类店铺最青睐购物中心,进驻率达到93%。
铺面大、家庭消费为主的面包蛋糕店则倾向于进驻租金较低的社区商业,其购物中心进驻率仅为36%。
图片来源 / 85cafe
三、未来购物中心甜品店的特点
1、购物中心甜品店主题化趋势日益彰显
甜品店虽然是市场新宠,但市场也是相对狭小拥挤,同质化竞争激烈,一些甜品店开始打造主题特色,以吸引特定的消费人群,并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图片来源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