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位使用率VS餐桌使用率|餐厅收益管理分析公式在这

2016年07月28日09:55
核心提示: 互联网在餐饮圈的应用,带来的结果一方面是外卖市场的爆棚,另一方面则是数据意识的普及。从小门店到连锁大企业,数据应用似乎已经成为餐饮掌柜的口头禅。但数据到底要如何用?看着后台满目的数据,到底要从何下手?

“你说,我这儿每天也挺忙的,怎么收入不见涨呢?”

“你说你挺忙的,那你告诉我,你这儿周四下午6点跟周六下午6点比,相差多少?”

这是前两天我做餐饮专题阅读)的朋友跟我的对话。餐饮业缺的不是数据,而是看什么,怎么看。

 

(数据!数据!数据!)

一、数据的价值在于指导我们有效利用资源

照着餐饮收益专题阅读)管理的思路,我们要最大化的利用餐厅的空间和时间。

1、收益管理是个什么意思呢?

有人说,是在对的时间,以对的价格,把对的产品,卖给对的人。说到底其实就是利用市场细分进行差别定价。打个比方,有个苹果,在完全不喜欢吃苹果的人那里可能一文不值,但是在此刻极度渴望吃到苹果的人那里,就能卖个好价钱。

 

(我是一只可爱的苹果)

2、这跟餐饮有啥关系?

这个概念听起来挺新,但其实有很多餐厅已经在做这样的事了。比如说,一家中餐正餐,中午生意冷淡,推出商务套餐。这就是对不同经营时段进行了市场细分。

这样我自己也能细分市场了,要数据干嘛?

数据最大程度最真实的反映了顾客消费的需求和模式,能发现你仅凭“感觉”获取不到的信息。说回苹果,就是有多少人在某个特定时间特别渴望这个苹果,什么时候需要给这个苹果一些附加价值。

 

(我是一只有故事的苹果啊!)

二、数据到底要看什么?

既然我们的目的是最有效的利用餐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就从这几个维度来看。

➤  空间维度 :餐位使用率,餐桌使用率

➤  时间维度 :平均用餐时长

最终导向的就是每餐位小时收益(RevPASH)。

说起平均用餐时间,这个简单,利用POS系统里记录的开台和关台时间,求各个用餐时段的平均值。你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不同的用餐人数组合的平均用餐时间会略有不同,基本上用餐人数越多,时间越长。这张表大约会长这样。

 

(平均用餐时间表)

餐位使用率跟大家熟悉的上座率属同源,都是拿资源的使用数量除以资源的可用数量,只不过餐位使用率更精细到每小时。餐桌使用率同理。

为了表现出各个时段的差异性,我们可以按每个小时每天的情况做一张图。▼

(餐位使用率折线图)

同样的,对每餐位小时收益,也可以做出这样一张图。▼

(每餐位小时收益折线图)

三、怎么更有效的看数据?

1、分析比作图更重要

工具它就在这里,关键在于怎么用。通过数据和比较,发现问题,追本溯源,提出应对措施才是硬道理。

比如平均用餐时长不短,方差也不小,那是不是可以改进出餐速度控制一下用餐时间;再比如上图的餐位使用率,周五周六比周中高出十个百分点,很可能是我们的目标客群决定的,一般的降价促销可能并不能增长多少生意,反而降低了客单价。

这种时候,要开拓思路,结合自己餐厅的特点,做做主题活动,搞搞XX之夜之类拓宽销售群体,也是一次好的营销。

2、数据要结合在一起看才有意义

数据会“说谎”,单看某一方面的数据会比较片面,很可能没有放映出真实情况。如果我们只看用餐时长,就会觉得五人和六人的晚餐耗时太长,不利于餐厅翻台。但仅凭这一点,不看每分钟消费,又怎么能断言五人和六人用餐是浪费了餐厅资源呢?

3、回看历史的目的是为了预测未来

费这么大劲儿分析历史数据干嘛,当然是为了更好的应对未来。一是可以对未来有所把控,大约知道某一天客流量在什么段位,可以依此排兵布阵;二是可以及时采取应变措施,比如该达到的水平没有达到,掌柜们,警报就该拉响,开启脑洞,拉客去吧。

【往期热门干货推荐】

品牌圈炸了!这50个购物中心被列为“进驻首选”

听说你在找又火又吸客的新兴品牌?这里有50个

下半年,休闲娱乐招商瞄准这50个品牌就够了!

【大数据排行榜】2016年2季度最受关注服饰品牌TOP50

讨好“熊孩子”,我只服这50个儿童亲子品牌

来自:掌柜攻略
关键词:餐饮 收益 餐饮收益管理 降价促销 餐位使用率
运营管理
相关干货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