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规模关店到全方位转型|百货的春天来了?

2016年07月29日09:36
核心提示: 自2012年陷入关店潮以来,百货们便开始探索持续发展的道路,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布局电商……都是热门的转型方向,然而在一系列的转变之后交出的成绩单是否令人满意?百货业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百货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对于一些知名百货来说,转型之后的项目确实有诸多亮点。但细细深究,这些转型模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并不是所有百货都有实力和魄力通过大规模的并购扩大网点布局,并且发展除百货以外的第二、甚至第三主业,这些双主业或多主业的多领域经营范围需要更加广泛的资源支持。

2、扩大自营业务,开发自有品牌已成为百货们的一个共识,不过目前都还处于摸索阶段。直接收购或达成战略合作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式。也有一些百货开始自主研发和培育自有品牌,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和尝试,也是国外一些百货经久不衰的秘诀之一。

3、购物中心化是百货们的又一个共识。消费者注重社交和体验的新常态已经使购物中心成为百货们转型最容易想到的方向,而购物中心本身已陷入同质化等诸多问题,也很难想象如此过量的购物中心供应,它们下一步该如何持续吸引客流?

4、建立线上销售平台是百货们的第三个共识。不能再忽视互联网价值的当下,自建或寻求战略合作都被提上日程,然而并不是每家都获得成功,即使有业绩体现,也远远不及线下。如何更好的将线上线下融合,而不是盲目跟风,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5、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服务也是百货们很好的一个发展方向。毕竟之前百货恨不得把每一平米都用来卖商品,体验感很低,也没太多体现细节、充满人性化的服务,对消费者的重视是一个好的开始。大数据的应用也得到充分的认知,唤醒其沉睡多年的价值,对消费者的行为和偏好有了更好的佐证,从粗放式转为精细化的经营方式是百货业进化的体现。

百货业赖以生存并促使其繁荣的经营模式,已然过于老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多年以来的“不思进取”是其最大的问题。

自2012年陷入关店潮以来,百货们便开始探索持续发展的道路,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布局电商……都是热门的转型方向,然而在一系列的转变之后交出的成绩单是否令人满意?百货业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一、传统百货业集体入冬,陷入业绩不佳关店的困境

1、业绩不佳,增长率放缓甚至负增长

百货持续快速增长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以2015年国内百货总业绩排行TOP15来看,同比出现负增长的有9家,比例超过一半,最大负增长率达到-15.2%。

数据来源:零售男人圈、iziRetail (逸芮),汉博商业研究院

百盛自2012年起,销售额增长率开始跌至个位数,在2015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百盛的净利润趋势也确实会让人面露难色,自2012年起变负的增长率,在2015年达到了-174.3%的“低谷”。

2、关店速度大于开店速度,百货陷入关店潮

当下,百货业开店趋于谨慎,关店速度远快于开店。据非官方统计,百盛已陆续关店10家,其中2015年关闭保定和郑州万象城店。

2015年万达百货关店数高达56家,王府井专题阅读)关闭抚顺1家,金鹰关店4家,玛莎百货关店5家等等。

在这样的大环境和经营情况下,“百货们”都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二、“百货们”的转型尝试

百盛的转型愿景,是从传统的百货商转型为时尚生活概念零售商。不仅是零售概念的转变,而是综合线上线下全渠道业务、购物中心、汇聚时尚生活元素的百货店等的全盘革新,迎合市场的不同需求。

2016年1月,百盛与韩国衣恋集团合作打造的上海优客城市广场,是一次向城市奥莱转型的成功尝试。

王府井采取的转型策略也包括自建电商、布局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等新业态,逐步尝试买手制、自主品牌等自救措施,并增加自持物业比重。

银泰商业在互联网时代,仍坚持做深度的零售运营商,与阿里合作成为大数据驱动的消费解决方案提供商,银泰自身还计划发展轻资产的经营策略。

上一页 123下一页

来自:微信号“商业地产云智库”
关键词:百货转型 王府井 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 百盛 优客城市广场
运营管理
相关干货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