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天地亲历者说:如何衡量项目的成功与否?

2015年03月13日14:39
核心提示: 如何衡量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看武汉新天地亲历者从经营管理、招商策略、体验式营销、盈利模式等方面为你答疑解惑。

  新天地专题阅读)系列发源于上海,发展商是香港的瑞安专题阅读)房地产。2000年的时候,在上海的市中心淮海路棚户区旧城改造时拿到的项目,将旧租界的老式石库门房子整修,“修旧如旧”,主要是以高端的户外餐饮休闲为基调做出来的。其实我认为这是大陆商业做体验式的先驱,不过当时体验式这个概念还没有被提出来而已。

  但是,新天地其实只是项目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整个公司运作的盈利模式是在市中心取得大块土地,利用新天地的成功来提升周围住宅和写字楼的价格,公司在住宅出售和写字楼租赁上取得超额利润。盈利模式是独特的。

  03年新天地获得市场认可后,瑞安开始扩张。但是由于品牌注册的问题,新天地不能被注册,所以大家看到的很多新天地是山寨的。正宗瑞安发展的新天地只有杭州西湖新天地(这个比较小,属于试水被坑项目)、重庆新天地、武汉新天地、佛山岭南新天地。在每个天地都是结合本地特色进行特别的设计:比如上海市石库门弄堂风情,西湖是江南名居的青瓦白墙,重庆是高低错落的吊脚村落,武汉是租界原建筑保护加上地块的60几株原生梧桐树。从设计和运营的角度来说,尽可能的保持当地文化。还有些是不同的产品线,比如走科技园路线的创智天地和大连天地,这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如何衡量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看武汉新天地亲历者从经营管理招商策略体验式营销、盈利模式等方面为你答疑解惑。

  武汉新天地在2006年立项,项目总建筑面积180万。其中包括80万的住宅,25万的商业,其他的是写字楼。而商业中武汉新天地有40000方,一期在2008年开业,到2010年全部完成并开业。

  武汉新天地一共12座建筑,40年产权,非卖品,自持经营。原来是日租界,开发商接收时,烂泥地加上铁路小学,铁路宿舍。经过改造后是下图的样子,小楼或独立或相连,走错落感:

  整容前是这个样子的:

  整容前后对比:

  下图的原建筑是吴佩孚的官邸:

  有一些不能完全翻新的,就用其中的建筑元素:



  武汉新天地鼓励外摆位,外摆位是户外休闲风情的灵魂。瑞安天地系列只在南方开,就是考虑到天气对开放式街区的影响。露天天棚下面是空调出风口,地下有管线走冰水的,天热的时候,空调是对着室外打冷风的,我们做过测试,室外气温40度的时候,在我们的天棚外摆位,气温是32度。

  大家如果注意下图的细节,可以看到为了保留原树木,建筑做出的让步:



  武汉新天地夜景:

  一层往下挖,二楼从室外走楼梯上去,视线和建筑会有变化。下图这幢小楼很有美国波士顿的街味道,我经常坐在一楼的咖啡厅,视线平行处,就是街边漂亮妹妹。

  新天地有自己的设计师——本伍德,这个老头是波士顿人,60年代开飞机在越南上空丢炸弹,被解放军了打下来,后来就一直不服气,改革开放以后来到上海,变成设计师,他比较善于利用本地建筑特色设计房子。也许上图这幢位于武汉的波士顿特色浓烈的民国建筑,就是他传奇经历的最好注释。



  下图中紫色的部分是新天地,黄的住宅,红的是商场加写字楼:

  武汉新天地项目策划和招商,主要由上海派驻的同事组建本地团队并完成。基本目前是武汉最高端的休闲餐饮场所之一,也是无数小资装逼党泡妞富二代集聚的圣地。开业率一直稳定在95%左右。

  由于新天地的成功,住宅溢价率可以做的很高。08年武汉市场市中心均价5000的时候,新天地的住宅就卖13000,后来随着市场的发展,一期二期直到现在的5期6期,都是豪宅的标杆,领先第二名25%以上的溢价。写字楼也是武汉的顶尖客户和租金,领先第二名30%左右。

  武汉新天地整体地块的开发,住宅和商业的先后次序是这样的:2008年3月一期开出来,9月住宅一期开售;2009年4月2期开出,6个月后住宅销售;利用商业带来的氛围和lifestyle的提升,在住宅上得到溢价回报。一期商业面积10000㎡,二期9000㎡,剩下的20000㎡三期。

  因为这样的盈利模式,公司对新天地的要求就不是租金之类的,而是偏向于市场领先性、话题性、体验式营销、客户满意度等等,招商团队及招商策略的挑战也是非常独特的。

  如何衡量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对比上海新天地或者其他什么项目,武汉新天地算不得一个成功项目。那么,一个项目怎么能算做成功?一个香港公司,做了本地公司都不做的事情——尊重城市,这算不算成功?一个商业能让他周围的住宅溢价30%,算不算成功?难道只有像上海新天地那样,雪茄酒吧咖啡西餐遍地才成功?

  像吴佩孚官邸这种地段和历史价值的房子,不会是谁拿到就能做好的,拿到一块地拆掉重建,中国有钱人都会,拿到地一定先不会研究历史人文,快速拆完。

  普通开发商会充分压缩成本拆除原址、文艺开发商会艺术性的利用原址然后拆除多余建筑、二逼开发商上来就全拆了然后重新建。

  瑞安地产在做这些产品的时候,是目标成为这个城市的地标,还是成为这个城市在全国的地标。返回到开发本质,把商业做好,让住宅写字楼赚钱,也算成功。

  上海新天地的主力消费者是老外,白领和旅游者,武汉这3个都没有,照搬上海就会失败,武汉搞太多西餐,是会死的。住宅和写字楼成功是财务成功,成功不是简单的复制,对商业来说是方方面面的认可。

  而武汉新天地本身,让一块烂地成为城市时尚中心,为什么不是成功?让市民认识到保护建筑的重要性,为什么不是成功?让一些新的商业形态进入城市,为什么不是成功?让市民在新天地请客备有面子,武汉不仅仅只有太子湖景这种大饭店,也还是有情调的地方的,让市民为这个城市骄傲,我觉得也是武汉新天地项目的成功。

  所谓成功,是要看公司最终的一个目的是什么?有没有达到?过程的成功和单项的成功,那只是一部分!

  一个城市在中国的地位,要靠一个发展商的项目去实现,我觉得这是城市的悲哀。而对于有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老建筑,延续它的故事,与时俱进峥嵘再现,作为操盘者的一员,我挺自豪。

  武汉新天地的商业面积是4万方,成本高于一万/㎡,修缮比建造的费用高多了,单纯的放租金收益是亏钱的,单从这个小商业的财务是没法看的,每个月一次大活动推广、一次小活动推广、平时的修缮运营等等。但是,一个4万方的项目财务虽然不好看,但是做好了以后能给一个180万的项目带来了30%的溢价,整体的大财务数据还是很有想象力的,武汉万达公馆咬着牙卖20000/㎡的时候武汉新天地卖35000/㎡。商业的目标不在于租金,但现在租金收入高,资产价值就高了,就完美了。

  从建筑设计和运营策略的角度,汉街就玩砸了,王健林倾尽全力,不应该出来这么个半成品。有句名言,到汉街去看海。比如建筑,长长的1.5公里,笔直的一条街做古旧建筑,做休闲,没有遮挡,没有掩映,没有外摆位。汉街太长了!现阶段不管哪个城市,运营好的商业街长度均在600米左右,包括香港纽约等。

  武汉新天地幕后小事

  武汉新天地的业态、品牌不同于本地市场,这个是一开始受挫折的地方。瑞安由于开的新天地不多,没有形成品牌库,也不能对租户形成联动威胁,老板又很nice,不许吓唬客户,所以只有求,跪求客户,满满都是泪。上海新天地那些高大上的客户,在07年是看不上武汉的,送机票酒店都不来看啊,前期都是跪着的。

  在功能和品牌落位后,基本走2条路:一条是邀请,我们看得上的店铺品牌,会一家一家的去上门,送机票酒店让他们过来;

  另一条路是在本地建立样板,比如说我们在一期自己运营一个咖啡馆,重金砸入,最好的蛋糕,最好的咖啡,形成小资聚集地,形成话题。还自己运营一个热干面店『三镇名声』,把老字号路边摊弄成干净明亮的感觉,前期的自营品牌为造势起了很大的作用,路边摊2块钱的面,在天地能卖7块,这个样板效应出来后,我们的租客才有信心。

  在选择武汉新天地工作人员的时候,不要现成专业的。说句得罪人的话,武汉本地的商业地产工作人员,思维已经成定式,新天地的模式,他们是一开始无法接受的。而且,武汉新天地要的客户资源也不在本地,都是校招的毕业生,找好的苗子自己带,主要选则武大和华科的多,也有港大、同济的武汉孩子愿意回来发展的。

  招商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其实是武汉本地的商户,你和他说新天地,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没有主力店;而国际性的客户,在2007年的时候,并不看好武汉,不肯来!武汉本土对上海产品没有感知,0607年的时候,你和太子的老板谈新天地,他根本不鸟你。

  前期,我们去某家国际知名连锁咖啡馆,说你们在武汉新天地项目开吧,最好的位置,免租三年,你要不要期看看?我们帅哥美女陪着,机票酒店我们出,人家都不鸟我啊,11年的时候主动打电话来说要位置,什么位置都行,一定要在武汉新天地开一个,租金您定就行了,哈哈哈,好爽!

  设计、对城市的研究、对产品的钻研、对本地文化的尊重、长期持有的态度、用心的做事,我觉得是瑞安的优势。瑞安比较注意末端,从消费者的喜好再倒推店铺经营者,再倒推开发商能做些什么,比如说挑选一家餐饮,至少要暗访三次,菜品,服务员,怎么对待纠纷,怎么对待等位,菜单,餐具,装修,音乐都会考量,然后和经营管理者面谈,有思路能沟通的,想提升自己的,我们才会谈下一步的租金什么的。

来自:商业房地产
关键词:武汉新天地 经营管理 招商策略 体验式营销 盈利模式
运营管理
相关干货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