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兴品类的引入与兴盛:适应消费升级
新兴品类陆续进入到购物中心,说到底是为了适应目标客群日益升级的需求。
(1)植物、首饰等手作类:get各种新技能,回归匠心的自然状态
各家购物中心都在纷纷向“手作”这一品类伸出橄榄枝。
如:朝阳大悦城(专题阅读)的“悦界”针对其以中产家庭和文艺青年为主的客群,配置了画室、黑胶唱片店、青瓷馆,以及银饰、陶艺工坊等商铺。合肥新地购物中心的手作市集“姆咪谷”也汇聚了101家独具风格的店铺。
图片来源:台湾自由行
“手作”这类的主题街区的洞察是:人们渴望动手参与、获得一些新技能、并喜欢拍照发朋友圈分享。对购物中心来说,“手作”的好处是消费者更长的停留时间,进而可与品牌及商场进行更多互动。
(2)创意杂货融合店:流行饰品、创意礼品、家居用品等的一站式体验
近年来,这类融合店兴起。同一个购物中心就有多家同类店铺,甚至是同一楼层多家。品牌如:The green party、潮品挚尚、I’m心悦生活馆藏等。
图片来源:万家热线
三、零售在其他场景内的植入
1、零售+KTV:所见即所得
上海合生汇购物中心的星聚会KTV向零售跨界——引入了“全景体验式购物”,把海淘、创意市集和KTV结合起来。星聚会的每个橱窗将定期根据物件风格更换主题,只要扫一扫商品二维码,就能把店内艺术饰品带回家,实现所见即所得。
图片来源:OnlyLady女人志
2、零售+餐饮(+体验课程):扩大经营范围,增加客户粘性
意大利EATALY将超市和餐饮相结合,还提供烹饪课、品酒等培训,传递意大利美食的魅力,让消费者体验精致餐食的美好。
图片来源:企业官网
衣恋旗下的teenie weenie打造其 café餐饮品牌,让粉丝们在购物时能够歇脚,与咖啡相关的周边产品也获得顾客的青睐,增强顾客粘性。
图片来源:小红书
四、创意零售模式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破局有望?
无论是充满新意的短期市集活动,还是形式多样、主题各异的长期市集(即购物中心内的创意主题空间);
无论是体验感倍增的零售品牌,还是玩的就是心跳的快闪店;
无论是倡导各种生活方式的集合店,还是多元跨界的玩法,都是品牌们面临零售困局所作出的积极尝试。
总体而言,这些模式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尝试:
1、充分利用建筑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在室内外、在不同的时间点设置多元化的市集活动和快闪店,为创意设计、新兴品牌等搭建展示和交易平台,成为一种文化交流方式;
2、打造互动性、主题性强的场景,形成强烈的记忆点,成为购物中心的吸客引擎;
3、适应消费升级的心理和现状,引领都市生活新方式,提供周末新去处;
4、体验感强、场景唯美、品牌新奇的零售空间,刺激消费者情不自禁地拍照分享;
5、消费的便捷性和场景化,重视两种或多种业态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关键点:体验性增强
本质:购物中心想尽一切招数将消费者吸引到实体店中
这一轮的尝试无疑对刺激零售业起到一定作用,然而,零售品牌们要突破困局、焕发生机与活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赢商网携手汉博商业、广州正佳、知名创投联合发起
国内首个新兴品牌创业支持机构“PARTNERS”
【往期热门干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