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新政大解读|这些雷区别去碰

2016年06月17日15:18
核心提示: 帝都VS魔都!看看两地商业地产新政策,谁家管得严!

一、北京

1、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其中涉及到商业物业相关行业

全市范围禁止新建设立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中的集中办公区。(市政府相关部门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北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规定的经中小企业工作主管部门认定的集中办公区除外)。

解读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不仅被排除在限制目录外,在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企业总部管理中,禁止京外中央企业总部新迁入,严控其他总部企业新迁入或新设立

解读

这被视为北京市贯彻《京津翼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具体举措之一。

3、限制新建经营场所使用面积低于60平方米的餐饮企业

北京市统一配建的规划化的便民商业设施除外,以及糕点类食品制售、自制饮品制售也不适用本条目。

解读

对影响城市环境的行业进行了从严禁限,因此对小型重餐饮进行严格禁止,保证首都环境清洁良好。

4、城六区范围禁止新建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设施

解读

随着京津翼一体化的逐步落实,产业转移使人口外移,整体商业配套将面临重新洗牌,五环周围将建设更多的商业中心,人口集中的区域将以社区型商业中心为主,改变以往以主城区为主的购物休闲模式。其中,通州、大兴等郊区将建设更多的中小型商业中心,一改目前的商业格局。

5、禁止新建酒店、写字楼等大型公建项目

解读

为了缓解北京核心城区用地紧张、疏导交通等需求,北京市未来商业地产开发政策将向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方面调整,将严控五环内用地建设的规模,注重郊区县的产业和城市融合,利好核心区域写字楼。

6、禁止使用地下空间从事商业性经营,包括人民防空工程和普通地下室

解读

因为城六区目前普遍存在着功能过多、人口聚集、交通拥堵等问题,是大城市病最为集中的区域。坚持严控增量资源在城六区聚集,能不增则不增,能少增则少增;重点对餐饮等领域进一步加大禁限力度。

7、201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解读

制定并执行这份“负面清单”,对于文创产业的整体发展不会有大的趋势性影响,而是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未来还将把更多的高端环节发展起来,推动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上海

1、2016年上海关于进一步优化本市土地和住房供应结构的实施意见

鼓励开发企业持有商业、办公楼持续经营。本市新增商业办公用地,相关区县政府要在出让条件中明确商业、办公物业的持有要求。一般地区商业物业的持有年限不低于10年;近阶段商业办公楼宇供应较大的区域,持有年限不低于10年或长期持有。

持有比例

解读

一方面由于“拿地成本”继续增加,开发商将更加谨慎,使得土地市场逐渐降温。另一方面,也将促使进驻上海攻城略地的开发商们摒弃心浮气躁、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转而精细打磨电商时代下实体商场的核心价值,加强“软件实力”,实现品质化经营。

2、优化住房用地供应结构,增加中小套型商品住房供应

进一步加大商品住房用地的中小套型住房比例(部分供需矛盾较突出区域,中华小套型住房供应比例提高到70%)。

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比例

解读

上海政府正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增加城市的人口承载能力!而当单一区域内人口数量增多(即人口密度增加),该区域内商业项目所能分享的客流也将增多,这对商业地产项目运营来讲,可谓是一大利好。

3、鼓励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社区开发模式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中心城、郊区的覆盖范围分别为600米、1500米)商品住房用地的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比例提高到80%以上,以实现城市组团式紧凑开发,形成居住、工作、商业、文化等功能的有机协调。

解读

复制欧美国家的城市街区布局形态,或可通过不同宽窄街区马路解决社区住宅联通问题,提升城市街区活力、提高容积率,从而增加相对地块的客流量,解决过马路难题,增加商铺活力。

目前,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地标城市,已经率先实践。各个区政府均在自己区域内的主打商圈专题阅读)里,打造了形式各样的连廊。

【往期热门干货推荐】

场景搭建、定制体验……为什么这些家居品牌购物中心都想引进?

【大数据排行榜】2016年1季度最受关注休闲娱乐品牌TOP50

【大数据潜力榜】1季度最受品牌商关注购物中心TOP50

【大数据排行榜】2016年1季度最受关注儿童亲子品牌TOP50

【大数据排行榜】2016年1季度最受关注新兴品牌TOP50

来自:盈石集团研究中心
关键词:社区开发 商圈 众创空间 商业配套 商品住房
运营管理
相关干货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