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造背景
克拉码头曾是用来卸货的一个小码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重建,经过近20年改造,由业主嘉德置业从原来的传统的二手贸易区改造成“外来人都必去,本地人都想去”的旅游目的地与城市商业休闲生活的集聚区。
(2)构思与策划
a、整体构思
依托克拉码头的水岸资源与区位优势,在原有商贸氛围的基础上,把都市休闲娱乐的概念从白天到黑夜诠释到极致。
b、业态策划
通过打通商业休闲产业链,最大化打造一站式休闲消费体验,最终成为既吸引外来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又吸引本地人群休闲消费的活力区。
利用原来的旧摊位开展古董二手交易,艺术品制作过程现场演绎、销售,传统艺术表演与艺术成品展示、销售等商业活动。
同时植入国际化旗舰娱乐项目,营造休闲娱乐的峰值体验,通过国际知名休闲餐饮娱乐品牌项目的引进,以点带面发展,形成克拉码头多元化的文化魅力。
c、改建策略
保留原有二手交易市场的功能,同时将之改造为艺术品制作展示与交易的新空间,从而丰富了区域的文化活力,提升了区域的价值品位,除了原本的70个旧货摊位外,克拉码头也与Aeon Ventures公司合作,安排更多的艺术家到跳蚤市场展销他们亲手制作的艺术品。
a、空间布局
以餐饮娱乐为主涵盖办公、零售的复合功能组成,在空间布局上,以临河距离为依据,进行功能板块的划分,同时预留了大面积的停车设施。
以中心广场为核心,分为五大功能板块,各板块主导功能以临河距离为主要依据,圈层分布。
沿河的A、D、E板块,是克拉码头的价值高地,以餐饮业态为主,同时也包含部分办公,另外,大型娱乐设施G-MAX也设置在临河区域E区,以实现其娱乐价值的最大化。外围圈层则主要以酒吧、夜店俱乐部等业态为主。
b、节点展示
具备景观效果的休憩空间打造——结合东南亚地区多雨的特点,为河岸打造开放式的荷叶状景观“顶棚”,“顶棚”延伸至河内约1.5米,成为亲水餐饮、休憩的主要空间,由于其独具特色的造型,本身也成为区域的一大看点。
为了解决通风的问题,他们又在街道的中央设置了很多朝向不同角度的隐形“风扇”,让人在这里休憩的时候,依然可以感受到阵阵凉风。
利用灯光效果,营造五彩斑斓的水影,让克拉码头越夜越美丽。
克拉码头位于新加坡河上游,通过设置水上巴士,利用水系纽带的关联作用,整合整个新加坡河岸最主要的看点,也使自身价值放大,成为外来旅游参观的首选。
除了在旧建筑的门面外面加建了许多玻璃结构,更是将一些酒吧改为半开放式,将其延伸到了街道上。
另外,他们还在沿着新加坡河的岸边对用地进行适当延伸,加建了架空在河岸上的餐饮,游客在这里用餐,可以很方便地饱览新加坡河的美景。
c、交通组织
河边区的交通系统包括以下几点:水路交通、观光巴士、停车区、往返班车服务。
(4)小结
a、整体定位:依托水岸资源与区位优势,在原有商贸氛围的基础上,把都市休闲娱乐的概念从白天到黑夜诠释到极致,希望将项目打造成24小时不夜之河。
b、产业打造:通过打通商业休闲产业链, 最大化打造一站式休闲消费体验,最终成为既吸引外来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又吸引本地人群休闲消费的活力区。
c、国际化旗舰娱乐项目植入:营造休闲娱乐的峰值体验,通过国际知名休闲餐饮娱乐品牌项目的引进(如迪斯尼式冒险乐园),以点带面发展,形成克拉码头多元化的文化魅力。
d、传统功能的利用与提升:保留原有二手交易市场的功能,同时将之改造为艺术品制作展示与交易的新空间,从而丰富了区域的文化活力,提升了区域的价值品味。
e、风貌的传承:对保存历史原有的风貌进行了严格要求,如今这里五颜六色的建筑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新加坡味道。
f、功能组成与空间布局:以餐饮娱乐为主涵盖办公、零售的复合功能组成,在空间布局上,以临河距离为依据,进行功能板块的划分,同时预留了大面积的停车设施。
h、亲水功能的实现:具备景观价值的亲水开放式休憩餐饮空间以及灯光营造下色彩斑斓的水影效果,改变了克拉码头原本的临水不亲水,丰富了其商业形式。
i、水系利用:克拉码头位于新加坡河上游,通过设置水上巴士,利用水系纽带的关联作用,整合整个新加坡河岸最主要的看点,也使自身价值放大,成为外来旅游参观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