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时代下,消费者去逛商场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的购物,而是更重视场景体验及精神上的自我满足。在这种消费需求的驱动下,商场的商业空间不仅要拥有充足的商品,还要创造出多层次多主题的复合型功能消费场所,满足顾客的多元体验需求。
如何加强购物中心的体验性,除了项目本身的硬件条件外,业态规划、进驻品牌、后期运营策划缺一不可。而“主题空间”可以不受限制的容纳各种元素于一体,成为购物中心营造体验场景的主要方式。
本文从主题营造方式及设计原则两大方面,拆解购物中心如何打造强体验感的“主题空间”。
图片来源:中山华侨城欢乐海岸
1、主题空间的营造方式
购物中心主题空间营造,是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年龄、知识和教育背景以及社会角色等因素,将购物中心细分成与之相对应的主题鲜明、个性独特的多元化消费场所,借业态及品牌组合,通过建筑设计、室内装饰、商场服务等细节配合体现统一的主题,让消费者形成鲜明的视觉和感觉冲击。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购物中心营造主题空间,主要通过主题规划、建筑设计、外在表现、精细化运作、人性化服务五大方面来表现。
(1)主题规划:根据购物中心的整体定位规划考虑,对业态、商场软硬件等进行统一规划;
(2)建筑设计:综合建筑主体、室内装饰、景观等统一布局;尽可能的多挖掘主题背后的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体验。
(3)外在表现:通过建筑、景观、故事、环境、氛围、配套设施、商业推广等全面表现主题元素。
(4)精细化运作:在品牌招商、商场运营等环节精细化运作,如根据主题,不时举办各种活动。
(5)人性化服务:根据客群的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如儿童主题型,针对亲子活动、儿童游乐、购物、餐饮等各方面的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人性化的指导、帮助,服务好客户群体。
图片来源:中山华侨城欢乐海岸
2、 主题空间的商业设计原则
“同质化”加剧了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购物中心纷纷通过布局主题特色来增加自身亮点、吸引客流,如上述所提的通过建筑创新、展示方法改变以及增加文化特色和品牌资源方式,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尽管主题空间的展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作为商场的本质属性不变,因而主题空间设计原则亦存在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切合项目的业态及品牌定位
商业空间的形式取决于项目的营销理念和经营方式,在设计前首先了解项目品牌的定位、经营规模、诉求对象及目标消费群的经济收入、生活方式等。
品牌体现是商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品牌个性风格的购物环境已是所有商业类空间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它不仅营造贩卖空间的商业气氛,更重要的是它能吸引消费对象的注意力。
(2)符合消费者购物心理需求
商业类空间的设计应建立在消费者的购物心理需求特点之上。为消费者提供适宜的空间场景及便利的服务设施,使消费者乐意到商场消费,并能够舒适、方便地参观选购商品,从而使商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建立良好的客流动线和货物流动线
良好的客流动线是让消费者在行进路线上和视线范围内可以看到商品,并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和比较这些商品。客流动线应避免单向折返和死角,可利用各界面的材质、线型、色彩和不同的色温、光带等对人流进行视觉引导。货物流动线即商品进场和补货的路径,应考虑运输设备的通行尺寸,尽量避免与客流动线相交叉。
(4)商品陈列合理,促销效果良好
在商业类空间中,商品陈列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销售量。商品的陈列应考虑到促销功能和连带消费关系,应具有安全性、易观看性和易取放性。同时,可以预先考虑导买点广告的位置和形式,利用导买点广告配合季节,以营造气氛,诱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5)运用色彩和灯光突出商品
恰当的运用色彩和灯光,调整好商品与背景环境的色彩及灯光关系,突出商品的视觉冲击力度,并对空间氛围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资料:
据赢商大数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国74城有超7000家新首店亮相,相比2022年、2023年增长79.12%、36.18%。
深圳、武汉、上海、重庆、南京、广州、成都七城连续三年稳居“首店最青睐城市”前十。其中,2024年深圳首店数超450家,上升至TOP1,武汉、西安、郑州首店数量同比增速在前十城市中,居前三。
首店报告
2025年2月-赢商通会员《商业市场月报》
商业市场月报
赢商大数据监测显示,2024年,全国重点27城600+样本购物中心平均空置率创近四年新高。其中,出租率超95%的购物中心占比超四成,约3成购物中心空置率超10%(同比下降0.85%)。
空置率报告